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共聚一“堂”,聊民生,谈发展。今年也是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作为政协委员,连续9年参加政协会议。杨元庆针对大企业创新、养老服务、信息扶贫和政协提案落实机制,提出了相当给力的建议。在扶贫提案中,他提到,社会参与扶贫和精准扶贫,都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帮助传统经济社会领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帮扶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最终推动扶贫工作实现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转型升级与创新。
无独有偶,政协委员郭广星在《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民企产业导入作用的提案》中也提出,社会力量是扶贫的重要生力军,产业扶贫是造血式、可持续的,可以扶到“点子上”和“根子上”的精准扶贫,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积极作用,推进核心产业+脱贫攻坚。 这两份提案,与联想控股成员企业翼龙贷一直以来深耕的三农惠普金融事业不谋而合。 作为一家专注于“三农”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翼龙贷自2007年成立以来就始终在三农网贷领域砥砺前行,通过P2P、点对点的形式,在不涉及资金池、不经手资金的情况下,将城市富裕资金以互联网手段回流给“三农”,推动“三农”领域发展,为农村扶贫事业造血、输血。
扶贫“成绩单” 在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助力减贫的事业中,翼龙贷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九年来,翼龙贷累计在全国600多个县发放150亿元人民币的信用贷款,受益农民超过20万户,几乎遍及2/3个中国,北至宁夏、内蒙古,南至福建、广东,东达江浙,西至云贵,遍布1000多个区县。 在助力农村减贫事业中,翼龙贷为农村地区至少创造了700亿的资金量,直接或间接带动上百万人上岗就业、改善生活、走出贫困。 这份翼龙贷交给社会的“成绩单”,承载了翼龙贷多年以来始终不渝的“三农”情怀,也体现了翼龙贷在助力农村减贫事业中的新思路。
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根据翼龙贷的定位,特色养殖户、特色种植户和小商户是其优质客户,据统计,目前翼龙贷的借款人95%来自于农村的特色种植和养殖户,翼龙贷致力于为这群农村脱贫的“领头羊”因地制宜制定借贷计划,帮助他们成功脱贫致富。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东官庄镇舍屯村,以种植药草等经济作物见长,但是要发展种植业务,却一直面临资金缺口的问题。百般挫折后,村民找到翼龙贷汝南县运营中心,随后工作人员多次到舍屯村进行挨家挨户的实地调研,因地制宜,积极落实贷款事宜。最终,在翼龙贷这笔贷款的帮助下,舍屯村带领邻村——国家级贫困县新蔡县的村民,大力发展药草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事实上,这只是翼龙贷助力农民致富的一个缩影,像舍屯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河南周口太康县朱口镇池庄从事耐寒山羊的特色养殖农民池泉峰,河北保定满城县坨南乡支锅石村山脚下的“有机黑猪肉”养殖基地,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大岸底村的特色茶业,河南太康县老刘庄枣农刘永长……这些都是翼龙贷的受益者。 随着翼龙贷在农村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继续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的力度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同城O2O”创新扶贫 经过多年的摸索,翼龙贷在主打线下线上模式的同时,首创“同城O2O”的借贷模式,把P2P变成社区里的普惠金融,向线下模式发展,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控制成本,进而撮合借贷双方实现交易,使急需资金扶持的农户得到助力。 翼龙贷在全国1000多个县区成立了专业服务机构,通过“线上信息撮合”与“线下风险防控”相结合的方式,克服了目前我国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逐渐建立一套成熟的风控和渠道体系,并与客户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通过“贷前家访”、“贷中跟踪”和“贷后管理”相结合,翼龙贷将“同城O2O”借贷模式运用的灵活自如,创新了产业扶贫的新方式,为农村减贫事业注入了新活力。 多方联动协同扶贫 翼龙贷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扶贫事业不是简单的“孤军作战”。 在内蒙古阜新市阜蒙县,当地扶贫局为了确保400万国家扶贫资金真正落到实处,主动联系翼龙贷合作。由扶贫局出具认定的贫困户名单,按照翼龙贷的风控方法进行删选,双方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 通过与政府、其他金融机构以及联想控股兄弟企业之间的高效合作,充分发挥翼龙贷的渠道优势,多方联动协同推动农村减贫扶贫事业。 农村金融向来被视作难啃的“硬骨头”。未来,翼龙贷将继续致力于填补“三农”互联网金融的空白,践行“将城市的资金引向最基层的田间地头”的理念,整合更多的资源流入农村金融,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使农村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继续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