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北京迎来近几年来少有的极寒天气,全国多地的气温也都创下历史新低。如此严寒的气候,依然阻挡不了“互联网金融助力减贫”调研组一行7人的前行脚步,他们分别由社科院专家、媒体记者及专注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机构——翼龙贷的工作人员组成。
调研组走访了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地区的多个旗县,希望通过实地调研去了解当地的农民借款人在获得翼龙贷资金支持后的项目经营情况和实际诉求。调研组通过亲身走访及实地见闻,将向大家陆续呈现互联网金融在助力农村减贫方面起到的积极贡献。同时,也会让更多人了解到翼龙贷投资人资金的具体流向。
系列报道四:从“非洲小村”到“欧洲庄园” 一个蒙族贫困村的脱贫之路
(木日根准备出门)
几乎每天中午,内蒙古通辽科左中旗花胡硕苏木哈根庙嘎查(村)的木日根都会出门,看一下过去的小土屋。
(木日根一家原来居住的小土屋)
“真是跟做梦一样。”回忆起这两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木日根说。
科左中旗是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前的哈根庙嘎查则是闻名科左中旗的贫困村,被戏称为“非洲小村”。而木日根正是这个“非洲小村”里最穷的一家。
(哈根庙嘎查新景)
但昔日的“非洲小村”今日已成了令人艳羡的“欧洲庄园”。木日根一家也住上了宽敞明亮的花园式洋房。
哈根庙嘎查书记包长锁对调研组说,哈根庙嘎查的这些变化与当地政府以及翼龙贷的资金支持密不可分。
(哈根庙嘎查书记包长锁向调研组讲述脱贫致富经)
据了解,2014年,科左中旗政府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207万元,对哈根庙嘎查进行基础设施改造。
“但单纯的‘硬件’提升并不能代表村民完全脱贫,‘软件’跟上才是真正致富。” 包长锁说,为了破解收入难题,探索适合当地特色的致富之路,大家一致决定扩大养殖。但问题又来了:由于哈根庙嘎查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贫困村,没有金融机构愿意贷款给他们。
一个偶然的机会,包长锁发现了翼龙贷。
(包长锁和翼龙贷工作人员在旧居前合影)
“真的是有种病急乱投医的感觉。”包长锁说,他当时就是抱着撞大运的心态去提交借款申请的。令他没想到的是,刚过两天,翼龙贷的家访人员就开始上门调研,并与他不断进行沟通。不到一周时间,翼龙贷给他授信6万元。
(包长锁成了哈根庙嘎查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有了他的示范,致富心切的村民们纷纷找上了翼龙贷。包长锁介绍说,目前全村有近70户人家都是翼龙贷的借款户。如果按每户平均借款6万元算,相当于翼龙贷为哈根庙嘎查提供了约420万元的扶贫资金。
受益于政府和翼龙贷的资金扶持,2015年,哈根庙嘎查成功实现整体脱贫。而木日根则是这个昔日贫困村脱贫路上的一个缩影。
(木日根向调研组介绍情况)
木日根告诉调研组,他之前是村里的贫困户,但刚刚过去的2015年,他们家的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贷款也已全部还完。
“如果没有翼龙贷,就没有今天的木日根。”木日根的普通话不好,但他依然坚持完整地说出了这句话。他刚刚又向翼龙贷借了6万元:“趁着开春,牛价比较低,再买三四头,养到秋天卖,扣除利息,每头牛至少能赚3000块钱。”
(阳光洒在木日根家的窗帘上)
木日根讲到这里的时候,正午的阳光刚好透光大门,洒在窗帘上,整个屋子都显得格外敞亮。
欢迎光临 翼龙贷论坛 () | Powered by Discuz! X2.5 |